大三学生小张在紧张的考研复习时突然出现咯血,为了不耽误紧张的考研复习,他强忍着不适,继续挑灯夜战,熬夜看书。终于在坚持一周后,小张在宿舍睡觉时出现大咯血,当时的出血量又多又急,吓得室友们不知所措,幸亏班长打120急救车将小张送到武汉市肺科医院抢救。急诊医生给小张做了相关检查后发现,小张患了“空洞型肺结核”,咯血量大,紧急止血治疗,如果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可能还需手术治疗,后期必须坚持至少六个月的抗结核治疗。据接诊医师介绍,如果小张在少量咯血时就及时就诊,很容易早期发现疾病,而不会导致现在大咯血危及生命。结控部门的医生们随即对小张的寝室及所在班级进行了结核病筛查,同时还发现了一名学生疑似肺结核,但是该生没有任何症状,经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经6个月治疗该生肺部病灶全部吸收,顺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但同班的小张因为病灶较重,需延长疗程,无法参加研究生考试。
由以上的病例看出,同是大学生肺结核患者,由于处置方法不同,治疗的效果不同,对自身的影响也不同。近年来,随着人们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对于结核病这一传染病重视程度逐年增高,尤其在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一旦周围有人长期出现咳嗽及发热症状,很多人会联想到结核病。但是,在同样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中,却常常有人忽视这一疾病,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武汉市肺科医院内四病区是大学生集中收治病区,收治了湖北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大学生结核病患者,在流行病调查及跟踪随访治疗中总结了关于大学生结核病的一些经验,在此就大学生结核病发病原因及特点,以及治疗成功的经验进行阐述。
一、大学生结核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
大学生人群是结核病患病人群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因为长期处于群居生活,寝室很少开窗通风;换下的衣物有时没有及时清洗,滋生细菌;更重要的一点,很多学生喜欢熬夜上网,更有甚者在网吧包夜……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均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一旦发现一例大学生结核病(尤其是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学校应联合卫生防治机构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筛查。筛查的对象包括同寝室的室友,同班级的同学以及往来密切的朋友等;筛查的方式主要是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检查和胸片检查,若PPD强阳性患者还应督导至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同时,应对患者所居住的寝室及教室进行消毒和清洗,患者在强化期内应隔离居住,在大学生人群里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强调室内开窗通风以及合理作息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大学生人群中结核病防控的目的。
二、大学生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观点
同普通的肺结核患者一样,大学生结核病患者常常以长期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其后可能伴随有发热甚至咯血等症状,不同于普通患者的是,大学生结核病患者中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率高,当出现胸痛等症状是也应警惕是否感染了结核病。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结核病患者中无症状者比例不少,很多患者是在入学或毕业体检时发现的。在影像学方面,由于发现及时,大多数患者肺部病灶并不广泛,病灶的性质也以浸润性病灶为主,但是,也有少数患者因未及时就医导致病灶播散,继发重症支气管结核。在病原学方面,大多数肺部病灶较轻的患者查痰抗酸染色涂片是阴性,但分子学检查阳性率高。
鉴于以上临床特点以及既往治疗大学生结核病患者的经验,提出以下治疗观点:1. 一旦疑诊为肺结核病,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就医。2.及早治疗是关键。3.一定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的用药方针,不能抱侥幸随意漏服或不服抗结核药物。4. 是否治疗不以病灶严重程度而定,而以病灶活动性而定。5.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就诊。6.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辅以心理治疗,坚定大学生患者治疗的信心。
三、大学生结核病患者治疗中碰到的困难
大学生人群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多,患病后很多患者由于对结核病这种疾病的无知,常常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知识。但是由于网络上的相关知识有限,存在很多非专业的解释,因此导致大学生患者对结核病产生误解,造成医生与患者沟通困难。比如,很多学生在网上看到服用结核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而拒服结核药物;有部分学生因为体检发现肺结核而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他们觉得与网上所描述的症状不符,从而质疑医生诊断。因此,管理大学生患者需要专人专管,并针对这一特定人群加强沟通。
另外,部分大学生患者因为在校读书脱离父母的监管,自律性很差,在确诊肺结核后,治疗的依从性也差,常常出现不规则服药,不按时复查,随意停用,甚至在感染结核病后仍然饮食作息不规律,因为上述的原因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好。因此,对于大学生患者需要通过微信群等途径加强督导及随访。
最后,因为大学生患者尚无收入来源,大学生医保能从一定的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对于重症患者,经济负担就相当大,大学生医保所承担的部分就很有限,希望能够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已帮助大学生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