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病因:
1.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2.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
3.精神、神经因素。
4.继发性痛经常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
典型症状:
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主要症状为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小腹疼痛。继发性痛经症状同原发性痛经,由于内膜异位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常常进行性加重。
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
其他症状: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日常护理:
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
2.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3.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
4.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消除恐惧心理。
5.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再予解痉镇痛剂。
6.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
7.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疾病,要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饮食调理:
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辛辣刺激性食物。
2. 多喝热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可以缓解痛经。
3. 多食温性食物,比如功能红糖,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4.饮食均衡,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